2020年10月產業新聞


1.    歐洲人瘋單車!葡萄牙自行車產業大爆發

新唐人亞太台/2020-10-31

歐洲最大自行車製造中心葡萄牙因疫情曾被迫停工2個月,讓業界人心惶惶,沒想到因為許多民眾擔心染疫,由搭乘大眾運輸改成騎單車,刺激單車需求大爆發,預計今年葡萄牙自行車產量再創新高。

葡萄牙北部加亞新城的工廠裡,員工們戴著口罩,聚精會神的組裝自行車輪組,生產線上,初步成形的車身倒掛著,依序被裝上齒輪盤、前後輪、鍊條、煞車和變速線等零件。繁忙的景象,是當初工廠被迫停工2個月時,怎麼也想像不到的。

葡萄牙是歐洲最大的自行車製造中心,3月爆發疫情時,不得不關閉近40家工廠,8,000名員工被迫休假。歐洲最大自行車廠、去年產量達110萬輛的RTE Bikes,工廠在313日停工時,以為會是場大災難,大家都被嚇壞了。

RTE Bikes執行董事會成員 薩爾加:「從4月中旬,我們開始意識到,線上銷售自行車的需求很大,而且品牌持續在線上售出,銷量幾乎與商店關閉前一樣。」

葡萄牙製造的自行車有9成出口,主要銷往德國、法國和義大利。隨著封鎖措施逐步放寬,歐洲經銷商庫存被清空,促使葡萄牙火力全開,加緊提高產能。

RTE Bikes執行董事會成員 薩爾加:「我們現正處於巔峰,我們每天生產約5000輛自行車。去年,我們生產大概3000輛、4000輛,產量較低。」

疫情意外推升歐洲單車熱潮,電動自行車更受歡迎。在里斯本擔任公務員的拉托埃拉(Cristina Latoeira),終於下決心砸了800歐元,折合台幣約27千元,買下夢寐以求的電動自行車,她覺得相當值得。

自行車騎士 拉托埃拉:「毫無疑問,由於擔心冬天大眾運輸會相當繁忙,擔心會感染,促使我選擇我覺得更安全的交通方式。」

另一間去年產量8.7萬輛的自行車廠In Cycles,也看到需求倍增,明年訂單已達18.5萬輛。

In Cycles總經理 馬亞:「全世界每個國家都追著我們。我們基本出口自行車到全球,包括一些應該是自行車的主要生產國,例如義大利、東歐國家,像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這些國家的主要經銷商也與我們聯繫,在葡萄牙這裡生產他們的自行車。」

總經理馬亞(Joao Maia)的身後,就是電動自行車的生產線,員工仔細測試鍊條是否順暢。該公司計劃在10月將產線增加一倍,擴增到4條,以因應爆發的需求。

據歐洲統計局(Eurostat)數據,受惠於健康生活風潮,2019年葡萄牙自行車產量就增加了42%,來到270萬輛的紀錄新高,幾乎是歐盟總產量的四分之一。葡萄牙自行車製造商協會估計,儘管曾停工兩個月,今年還會再打破去年的紀錄。


檢視原文


2. 擺脫Obike亂象 Moovo單車淡水優勢先享試辦

公民新聞/2020-10-31

環保意識形態的抬頭,讓政府對於再生能源更加重視。在2012年正式啟用Youbike以後,相繼ObikeYoubike2.0推出以及升級,都讓共享單車的概念普及生活化。這次,新北市政府更與民間合作推出Moovo電動輔助自行車, 一共設置了55點位

新北市政府推動「電動輔助共享自行車試辦計畫」招標,最後由新加坡運點科技的電動輔助自行車Moovo勝出。 第一階段選擇在淡水、板橋、新店、三重試辦。不過電動車的安全性議題鬧得沸沸揚揚,電動輔助自行車也難逃質疑聲浪。Moovo臺灣營運長沈暐傑表示自家的設計完全符合政府規定,除了單車本身有最高限速外,還有提供用戶免費的傷害險,沈暐傑表示:「法規有規定,電動輔助自行車最高上限是25公里,那Moovo電動輔助自行車的最高限速也是25公里,25公里後就是要靠用戶的腿力。理論上來說,它並沒有變速,所以速度大概最快25就算蠻快的。符合政府的規範,我們都有提供免費的傷害險,那用戶只要透過app,裡面有一個投保,就可以直接有投保加保的動作。

許多民眾擔心是否會重演Obike亂象,進而產生更多的社會成本。不過針對這樣的質疑,Moovo也有妙計應對,像是利用單車上的GPS定位,讓使用者需抵達電子圍籬的範圍內才能借還單車,沈暐傑表示:「像我們手機app打開,他就會有所謂的只能停放的點位,就是我們電子圍籬的停放區。它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它有智慧大腦,這台車的智慧大腦有連接了很多的感知器在車上,所以它可以用手機做開關鎖的動作,可以偵測車子GPS的位子,確保它不會被亂丟。那它也可以透過語音的方式,提醒民眾可能時速過快或者是此地不能還車,這個地方可以還車,做一個語音的提醒。搭配GPS的位子去做比對,確認車子是停在框框內的。」

Moovo的整體設計走向了E化,也說明了大眾對於未來城市的憧憬。業者表示未來也將考慮擴大經營,無論是和各縣市政府合作,還是探討、深思在產品上能夠繼續延伸的領域。共享概念雖然美好,不過還需仔細規劃,否則進而產生的社會影響將會是非常巨大。

檢視原文


3. 疫情下的受惠者 新防疫概念股在自行車

聯合新聞網/2020-10-29

美國總統大選將至,儘管目前拜登民調稍稍領先,但仍不能掉以輕心,無論是川普還是拜登選上,都會有個股族群雞犬升天,而對於指數來說肯定會有更大波動,但最近疫情問題又浮上檯面,使得選情再度膠著。這一波的疫情以歐洲最不樂觀,法國、義大利及西班牙等國最嚴重,已經有許多國家開始恢復宵禁及隔離措施。回到台股,台股仍在區間震盪,個股仍輪漲,台灣的防疫概念股最近也頗有起色,南帝、申豐因切入醫療手套,成為新防疫概念股,上漲最主要原因在於全球醫療用手套需求增加,使手套價格飆升,加上原料丁二烯價格下滑,又使得手套利差出現擴大,兩項動能刺激南帝獲利大幅上漲,申豐也同樣比價向上突破,今年手套供不應求,申豐年初新產能加入,下半年優於上半年成長,新防疫概念股正夯!

新防疫概念股在自行車

另類的防疫概念股在自行車,很多投資朋友可能不知道,因為疫情肆虐的緣故,全球自行車竟然熱賣到缺貨,零組件廠各個雨露均霑,桂盟(5306)出貨自行車金屬鏈條,今年受惠自行車成長趨勢延續,初期需求以安全通勤和休閒為主,熱銷車種以中低階為主,通路庫存極低,鏈條訂單滿手,毛利率也因自行車保有量增加,帶動歐美補修市場貢獻提升;尤其桂盟自行車鏈在中低階車鏈市占比高達75%,以及車鏈全球市占率最高,業績可望大幅進補。桂盟9月營收6.56億元,年增55.9%、月增15.5%,第三季營收17.97億元,年增37.4%、月增28.4%,桂盟上半年賺4.76元,下半年具有想像空間,難怪股價近期創新高達220元。


檢視原文


4 . 美利達超車 登自行車新股王

中時新聞網/2020-10-29

自行車股王換人做!美利達(9914)獲外資券商調升財務預期,將目標價調高到330元,並名列「優先投資清單」,激勵28日股價飆上285元,不僅刷新歷史高價,收盤價284元、大漲22元,大幅超車巨大(9921)的269.5元,雙雄股價出現14.5元的落差,美利達躍居自行車新股王。

美利達表示,電動自行車自10月中以後,隨著供料逐步穩定增加,日產能可較9月大幅提高六成以上,惟部分出口量將遞延至明年。市場預估,美利達2021年電動自行車出貨量將增加到40萬台;而大陸市場出貨量也將由今年預估的27萬台、增加至明年的3033萬台,帶動2021年產品組合轉佳,年營收兩位數成長可期。

法人表示,美利達因為投資組合的結構不同,第三季營收雖然看似保守,但包括大陸及歐美市場銷售量暴增,美利達轉投資的SpecializedSBC)大幅增加的獲利貢獻,將顯現於美利達的合併財報,第三季獲利成長可期。

外資券商分析師指出,SBC第三季營運動能暢旺,年營收增加達六成,加上毛利率提高,預期SBC第三季獲利將大增逾九成,有SBC助威,可望貢獻美利達稅前獲利67%,帶動美利達第三季淨利率達15.7%,估單季EPS上看3.83元;今年獲利大增近五成,全年EPS挑戰12.42元可期。

此外,全球自行車零售市場持續熱銷,巨大集團在手訂單滿到明年下半年,帶動第三季合併營收年增15%,創單季歷史次高;前三季合併營收達525.36億元,年增10.24%,創下同期新高。

巨大前三季營收表現亮眼,第四季、甚至明年第一季營運同樣看旺。惟自行車整車廠目前普遍受到缺料影響,巨大強調,包括台灣廠、歐洲廠及大陸廠,都已經全力趕工生產,滿足全球自行車市場的旺盛需求。

外資券商最新調整巨大的合理股價330元,不過,巨大股價自7月飆到歷史新高334元之後,從此一路跌跌不休,近幾個月與美利達的股價呈現拉鋸戰;直到28日,在三大法人連袂買超1,300多張力挺下,美利達盤中股價大漲逾8%,坐上自行車新股王的寶座。

檢視原文


5. 陸共享電單車女性用戶占6 2025年或超800萬輛

中時新聞網/ 2020-10-21

據大陸央視財經引述數據顯示,2019年大陸共享電單車數量超過100萬輛,預計2025年將超過800萬輛。共享單車企業負責人透露,在安徽省合肥市的某商圈,每天流轉的共享電單車數量在3000輛左右、周轉率超過10次,也就是一輛共享電單車平均每天被騎行次數超過10次。

從使用者結構來看,該企業的使用者結構偏年輕化,大部分使用者在16歲到28歲之間,女性用戶大概占60%左右。

此外,在浙江省金華市的生產車間工作人員表示,平均每過1分鐘就有1輛電單車下線。目前公司家用電動車和共享電單車的產能比例為73,而第23季的訂單相比第1季都增加了3倍左右。

業內人士指出,共享電單車的車架使用壽命在3年左右,電池壽命在4年左右,相比共享單車需要幾百元(人民幣)的製造成本,共享電單車的造價更高,平均在2500元以上。由於投放規模較大,並且各地需要建設充電站,屬於重資產行業,但比共享單車有著更高的客單價和周轉率,因此獲利能力也更強。

檢視原文


6. 彰化微笑單車明年到期 續推綠色運具


中時新聞網/2020-10-19

彰化縣微笑單車將於明年初到期,僅通勤學生族較常使用,營運長年虧損;彰化縣政府評估後將採現行系統續約,繼續推動綠色運具,目前已上網招標中。

彰化縣議會定期會開議首日,上午縣議員吳韋達發言關心公共自行車系統營運狀況,並建議應同步在場館、車站廣場增設單車停放架,供私人自行車停放,鼓勵更多縣民騎單車短程通勤。

YouBike微笑單車201417日啟用,委由捷安特公司營運,在彰化市、員林市和鹿港鎮有設置租用借還站點,68處有駐車樁的1.0系統站點,僅火車站、高中職校區外使用率較高,其他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縣府每年編列2千多萬元補貼廠商維運和民眾騎乘。

微笑單車啟用之初,前30分鐘租用費10元由縣府全額補助,以免費吸引、鼓勵民眾踴躍騎乘,果然成功衝高借用率,目前彰中、彰女、員中和員農等高中職周邊站點使用率頻繁,彰化火車站、員林火車站平均單月使用人次都達2萬人次,鹿港鎮多數站點幾乎形同閒置,一個月甚至未達10人次,顯示觀光機能不彰,仍以通勤為主。

吳韋達表示,綠色運具是全球潮流,但微笑單車卻長期虧損,廠商已無意在新鄉鎮或現有市鎮新設站點;現今新興共享單車系統很多元,建議縣府應在縣府、議會、圖書館等機關場館,或火車站、客運總站周邊設置自行車停放架,免得單車族永遠找不到車位,還得跟機車族爭搶車格或人行道空間。

工務處長林漢斌指出,早年縣立圖書館、縣府廣場都有設置大量自行車停放架,但微笑單車啟用後,停放架乏人問津,使用頻率銳減,因而陸續拆除;是否在火車站周邊再設置,在兼衡人本道路與市容美觀前提下,會再作評估。

城觀處長田飛鵬則表示,高雄市將投入5.6億元升級公共自行車系統,全台現行YouBike1.0系統,僅台北市有盈餘,其他都是虧損;財政考量下,原則上希望能延續公共自行車服務功能,私下也多方溝通,希望原廠商或其他有意願的廠商,都能踴躍來投標。

檢視原文


7. 自行車零組件廠 9月營收High

工商時報/ 2020-10-13

受到缺料、庫存水位低、匯率不利等因素影響,自行車產業鏈自第三季末起出現「零組件廠肥、整車廠瘦」現象!整車大廠巨大(9921)、美利達(99149月營收成長幅度縮小,愛地雅(8933)甚至微幅衰減;反觀零組件廠商桂盟(5306)、日馳(1526)、利奇(1517),9月營收分別大增四至六成,業績旺到爆。

其中,巨大集團9月合併營收64.5億元、年增7.26%,第三季合併營收195.2億元,年增15%,創單季歷史次高;前三季集團合併營收突破500億大關、達525.36億元,年增10.24%,創下歷史同期新高。

巨大集團表示,9月營收成長主要來自自有品牌,以捷安特中國內銷表現最佳,以原幣值計算,大幅成長逾三成;不過,捷安特美國及歐洲公司,受到歐、美市場庫存不足及匯率不利等因素影響,營收成長幅度已不如第二季強勁。

巨大集團強調,由於滿手訂單,為滿足全球自行車市場的旺盛需求,巨大台灣廠、歐洲廠及大陸廠將持續全力趕工生產。

此外,全球最大的金屬鏈條大廠-桂盟集團,受惠自行車入門款及歐美補修市場銷售暢旺,加上非自行車鏈事業部銷售回溫,挹注9月合併營收6.56億元、年增率近56%,第三季合併營收18億元、年增達37.4%,無論9月或第三季營收均創下歷史新高,集團前三季合併營收42.94億元,年增近一成。

桂盟集團表示,由於新車市場的強勁需求造成供應不及,許多民眾乾脆改買零件更換,帶動補修市場同步上揚;面對自行車入門車款及補修市場的龐大需求,桂盟規劃到年底前,在各地工廠增加一成產能因應。

另外,美利達因出口遞延影響,9月合併營收24億元,僅年增1.6%;前三季集團合併營收201.63億元,年減3.55%。美利達強調,從市場需求持續暢旺來看,台灣廠出口量自今年第四季至明年各季,預期都將處於旺季狀態。

美利達表示,電動自行車自10月中以後,隨著供料逐步增加,日產能可較9月提高六成以上,惟出口規模部分遞延到明年,整體出口量料將持續成長。

法人表示,美利達因為投資組合的關係,第二季、第三季雖然營收看似保守,但包括大陸及歐美市場銷售暴增,因海外轉投資公司未認列營收,惟大幅增加的獲利貢獻將顯現於合併財報,第三季集團獲利成長可期。

檢視原文


8. 車市回溫 輪胎雙雄正新、建大9月營收衝高


經濟日報/2020-10-12

受惠下游車市逐漸回溫,國內「輪胎雙雄」正新(2105)、建大(2106)今(12)日同步公布9月營收,分別創下今年單月營收新高及次高。

正新9月營收96.43億元,年增5.5%,單月營收年增率連續兩個月「翻正」;也比8月成長2.6%,已經是連續第五個月營收走揚,衝上今年單月營收新高。

建大9月營收27.55億元,年增0.13%,也較8月再成長2.3%,為今年單月營收次高,僅次於7月的29.22億元。

正新主管表示,今年上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正新大陸廠一度停工;加上之後歐美也跟著封城,大家不出門減少開車,以及各大歐美車廠因為防疫而停工,都造成輪胎市場需求急凍,不過現在需求已經慢慢回來。雖然沒辦法一下子出現很大的成長,但最壞的時間已過,公司營收穩步墊高,年增率也重新翻正。

9月初因應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碳煙、簾子布等輪胎上游重要原料成本上漲,業界龍頭普利斯通先前率先喊漲,各業者陸續跟進,包括自行車胎、輕卡車胎等價格都有調漲,也有利輪胎廠營收推升。

其中自行車胎的部分,因應後疫情時代的通勤習慣改變,歐美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大賣,推升自行車胎的需求,建大董事長楊銀明最新表示,建大的自行車胎最近被客戶訂單追著跑,目前接單已經滿到明年下半年,為過去沒有的現象,將有利輪胎廠後勢表現。

檢視原文


9.  人行道騎電動自行車 將開罰


聯合新聞網/ 2020-10-07

電動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時速最高可達25公里,新北交通局昨天指出,1012日起,電動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全面禁行人行道,違者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開罰300元以上、600元以下罰鍰;市議員認為許多人不是不守法,而是不知道法規,應有勸導期。

交通局交通安全科技正林祥煙表示,電動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腳踏自行車都屬於慢車,過去除了設有行人及自行車共道標誌,不得行駛於人行道,1012日起,電動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禁行設有人車共道標誌的人行道,也就是要全面退出人行道,應騎乘於慢車道或靠右路側。

新北交通大隊統計,前年自行車肇事案有1015傷、去年1921傷、今年18月有1011傷;林祥煙說,電動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時速比行人速度快很多,若在有限空間同時容許較高速的交通工具,將嚴重影響行人安全。

鄭姓民眾認為,單靠人力的自行車有時車速就很快,電動自行車更快,還是避免在人行道騎乘;經常騎乘電動輔助自行車載著小孩的民眾認為,騎乘在慢車道相對危險。

新北市議員葉元之說,若以安全為考量,支持交通局政策,不過市府應該有勸導期,不能一開始就加強執法,目前人行道法令複雜,民眾根本搞不清楚,許多人不是不守法而是不知道法規。

新北市議員張維倩表示,新公告施行前需積極宣導,且電動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沒懸掛車牌,檢舉後都需要員警以攔停方式取締開罰,要考量基層員警的工作量及警力需求。

檢視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