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產業新聞


1. 巨大缺料恐延續至Q4,惟自行車後市需求展望樂觀

新浪新聞/2020-09-24

在自行車銷售暢旺下,巨大( 9921 )歐美庫存水位降至15天以下,再加上變速器交貨時間延長至六個月,預估到第四季前零組件缺貨情況恐未有改善,將影響營收成長幅度,也導致今日在大盤崩跌下,巨大股價亦開低走低,最終以256.0元作收,股價重挫8.57%

巨大目前在歐美庫存水位低於水準,以銷售通路來看,美國傳統/電動腳踏車庫存低於10天、歐洲傳統腳踏車庫存則低於15天。

雖終端需求仍舊暢旺,然法人指出,巨大所使用的Shimano的變速器訂單等待期由3個月延長至6個月,認為零組件缺貨情況到第四季前不會有改善,預估巨大第四季營收年增幅度將由雙位數成長降至高個位數成長。

雖短期巨大面臨零組件缺料問題,但自行車樂觀展望不變,市場需求仍舊暢旺,法人預估,巨大今年營收可望年增約一成,而強勁的自行車需求則可望延續至2021年第一季,持續挹注明年營運表現。


檢視原文


2.電動自行車上路 無黏貼審驗合格標章將受罰

HiNet/2020-09-23

已經購買或想要購買電動自行車的民眾注意了,騎乘電動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如果沒有黏貼審驗合格標章就上路將受罰,依處罰條例第32-1條罰1200~3600元,若擅自變更電子控制裝置者罰1800~5400元。

統計國人電動自行車(含電動輔助車)10916月發生交通事故死傷人數高達3,151人,相較108年同期人數,死傷增加了301人,幅度達10.6%,為規範電動自行車行駛安全,國人應注意,電動自行車必須經檢測及型式審驗合格,並粘貼審驗合格標章後,才能騎乘行駛道路;同時,最高時速限制為25公里,超過罰900~1800元,或依處罰條例第12條罰3600~10800元,另酒駕罰600~1200元,拒絕酒測罰2400元,未載安全帽者罰300元,請國人務必多加小心。

嘉義市監理站站長洪廣誠表示,自行車不得附載坐人,但18歲以上使用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得附載一名幼童,在前座者需在1~4歲且15公斤以下,在後座者需在1~6歲且22公斤以下,另外,需依規定兩段式左轉、停放車輛、不得手持使用手機、擅自行駛人行道或快車道,以上違者罰300~600元,在行人穿越道應禮讓行人,違者罰600~1200元。


檢視原文


3. 《其他股》自行車好潮 巨大今明兩年跑得快

中時新聞網/2020-09-21

歐美區解封後,自行車需求大增,巨大(9921)2020年度電動自行車、傳統自行車出貨量都將成長,法人樂觀看待今年營收及獲利可望雙雙成長,明年度後疫情時代自行車市場需求旺盛,營運成長腳步不變。

據研調機構marketsandmarkets指出,全球電動自行車市場將從2018年的211億美元攀升至2025年的38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9.01%,巨大為國內自行車領導廠商,成長幅度將與產業平均值相當。巨大2020年在歐美地區解封後,對自行車需求大幅增加,有助巨大2020年整體營運持續成長。

巨大在全球共有六座生產基地,其中大陸四座、台灣一座與歐洲荷蘭一座,合計年產能500萬台。台灣大甲廠廠,規劃年產能90萬台,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為主;江蘇昆山廠,規劃年產能150萬台,內外銷各半;歐洲荷蘭廠規劃年產能30萬台,主打歐洲市場;河北天津廠年產能規劃120萬台;江蘇昆山二廠規劃年產能80萬台;江蘇昆山電動車廠規劃年產能30萬台。

巨大2021年在後疫情時代帶動自行車需求熱絡,巨大電動自行車與自行車將持續成長,有助巨大營收及獲利繼續成長,表現可望優於2020年。


檢視原文


4 . 明年自行車展 將虛實並進

經濟日報/2020-09-16

外貿協會秘書長葉明水昨(15)日宣布,「台北國際自行車展(TAIPEI CYCLE)」明年將首次以實體展覽結合數位化展示功能(Offline plus Online),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攜手國內外業者迎向後疫情時代自行車產業新榮景。

貿協昨天舉行2021年「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國際記者會,不少國內大型自行車廠、零組件廠出席。為協助廠商拓展後疫情時代商機,明年這項大展將首度推出虛實整合方案,實體展示將於33日至6日於南港一館及二館展出,線上展則將於33日展開,為期一個月。

葉明水指出,台灣眾多產業受疫情影響甚大,但自行車產業成績依然亮眼,特別是電動自行車。截至今年7月,電動輔助自行車出口數達41萬輛,較去年同期增加21%,出口產值達5.23億美元,幾乎與一般整車出口值5.83億美元並駕齊驅。

葉明水將於922日屆齡退休,貿協高層人事也將異動,據了解,接任人選應為副秘書長林芳苗,遺缺也會內升,將於9月底董事會中提出人事案討論後正式接任。林芳苗將是50年來首任貿協女秘書長。

身兼自行車公會理事長的美利達董事長曾崧柱昨天代表公會祝福葉明水,感謝一路以來相挺自行車產業,祝福他退休後要常常騎車逍遙行。


檢視原文


5. 台灣電動自行車出口續成長 金額快追上整車

經濟日報/2020-09-15

根據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整理(含復出口)自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之20201-7月草本統計,20201-7月台灣自行車(含整車、電動自行車及零組件)出口營收衰退,整體出口值為19.0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29%。

自行車成車出口量為90.5萬台,較去年同期下滑29.7%,出口值達5.82億美元(-22.38%),平均單價來到644.07美元。電動自行車市場出口訂單成長,出口量及值分別為40.9萬台及5.2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加20.78%18.03%,平均單價為1275.75美元,較去年同期微幅下滑2.27%。零組件出口量為2,668萬公斤,較2019年同期下滑2.42%,出口值達8億美元(+0.35%)

整車部分,若以出口地區分析,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及歐盟(EU)整車出口量為37萬及35萬台,占比分別為41.41%38.44%2地區合計占本國自行車出口總量之79.85%,前10大出口國除了第5名的日本及第8名澳大利亞,其他全數為分布於歐美地區,(顯見我國自行車產業仍已出口高單價歐美市場為主)。

但歐美市場普遍受到疫情影響,除比利時及澳洲市場之出口量較去年分別成長20.96%22.96%,其他市場出口量()較去年衰退。

根據由外貿協會整理,2019年全球各國出進口統計資料,在全球96個主要國家中,台灣出口之自行車數量佔其中50個國家市占率前3名,於其中13國市佔率更高於30%。台灣出口之自行車最大市場為美國,市佔率達37.94% (排名第2),全球自台進口市佔率為18.27%

電動自行車部分,我國輸出北美自由貿易區及歐盟之電動自行車占整體出口量之91.03%,前五大出口國分別為荷蘭、美國、德國、瑞典及英國,其中美國對電動自行車的需求持續攀升,出口量較去年同期成長49.12%,由6.65萬台增加至9.9萬台,平均單價為1,256美元,出口額從9,022萬美元增加至1.24億美元。


檢視原文


6. 波蘭電動車穩定發展 截至20207月底成長78

經貿透視/ 2020-09-14

依據波蘭替代能源協會(PSPA)及波蘭汽車產業協會(PZPM)共同推出的波蘭電動車指數,202017月波蘭電動車增加4,061輛,累計13,057輛電動車上路,較2019年同期成長78%。截至7月底的波蘭電動車,7,231輛(55%)屬完全電動車(BEV),其餘5,826輛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電動貨車數量為621輛、電動機車及電動自行車數量達7,748輛、電動巴士335輛(新增106輛,較2019年同期成長172%)。

PSPA總經理Maciej Mazur表示,7月在波蘭電動車發展歷程中意義非凡,因為其一,電動車補助辦法開始適用,儘管內容尚待改善,但對產業仍相當重要;其二,特斯拉發表波文版的vehicle configurator,且在華沙設立展售據點;其三,波蘭自有品牌Izera電動車原型正式亮相,先不論其商業前景,仍成功引起波蘭人對電動車的興趣。儘管受新冠病毒肺炎衝擊,波蘭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及電動車登記數量仍持續穩定發展。

截至20207月底,波蘭全境已累積建置1,224個充電站(2,319個充電點),其中33%是快速的直流電充電站、67%屬較慢速的交流電充電站(電力容量22kW以下)。PZPM理事長Jakub Farys補充表示,儘管汽車業受疫情衝擊而持續衰退數個月,但使用替代能源的汽車仍持續吸引大眾關注。希望這個趨勢能夠維持,且電動車數量能夠提升。另觀察目前Green Car/eVAN/Koliber等電動車補助計畫的申請情形,顯示該計畫內容仍有待加強。F氏補充說明,波蘭客車的新車登記,75%屬企業所有,代表企業支持政府推出的補助辦法;電動巴士新車登記數量的成長率更驚人。


檢視原文


7. 疫情期間不敢搭大眾運輸 印尼掀起一股「單車熱潮」

民視新聞網/2020-09-11

肺炎疫情對全球民眾的生活帶來重大改變,就連日常出門通勤,也和過去大不相同。東南亞的印尼就有許多人,因為疫情不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改用慢跑或是騎單車的方式通勤,既能防疫又可鍛鍊身體。官方也在早晚通勤時間,設置單車專用道、讓單車族們可以騎得更安心。

印尼首府雅加達的大馬路上,一大清早就能看到成千上萬單車騎士,同時騎上街頭的壯觀景象,這並非是在舉辦什麼運動賽事,而是現在雅加達人上下班的日常風景。

印尼民眾表示,「因為現在很流行騎單車,我也從上週開始每天都在騎。」

印尼現在出現前所未有的單車熱潮,全是因為自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許多運動或遊樂設施都被迫關閉,沒辦法運動伸展筋骨的人們,便改為跨上單車往來各處,成為新的健身方式。

這使得印尼街頭單車的數量,在短短幾個月內暴增近10倍,製造廠商業績蒸蒸日上,專賣店裡也擠滿來看車的客人。

印尼民眾更說,「因為現在很受歡迎,對小孩子來說多運動也有好處,所以想來買輛單車。」

單車專賣店店員則表示,「這輛單車有時一天就會全賣完,非常的受歡迎。」

最受歡迎的就是這種攜帶方便的折疊式單車,雖然一台要價超過台幣一萬,以當地物價來說並不便宜,但還是賣得嚇嚇叫,銷售額甚至達到去年的兩倍。

而大家不開車改騎車,居然也意外改善了都會的塞車問題,雅加達官方便從6月起,在早晚尖峰時段,設置單車專用的線道,讓單車族們騎得更安心。

但也有交通學者指出,目前雅加達的單車用道路建設,仍然有很大改善空間,要如何及時對應這波單車新趨勢,也是官方的重要課題。


檢視原文



8.最環保的德國小鋼砲 需要腳踏才會跑!

三立新聞網/ 2020-09-08

當你看到Podbike一定會認為這是一輛科技感十足的概念車,如果說這是一輛自行車你會相信嗎?德國Canyon Bicycles正開發一款擁有4個輪子的自行車,雖然外型酷炫,但是這輛車需要踩著踏板才會前進。

Canyon Bicycles認為自行車是減碳最好的移動方式,還是最經濟的一種選擇,但是自行車雖然便宜又有機動性,但是遇到颳風下雨或是要攜帶物品格外不方便,所以他們思考該如何解決自行車的各種需求,在這樣的思維之下,設計師決定為自行車加裝類似汽車的外殼。

Podbike概念車有著科幻的外型,流線的車體就像一輛帥氣的掀背小鋼砲,並配上車燈以及大輪徑的車輪,如果只看外型,實在很難想像這是一輛自行車,但是座艙打開後,裡面的構造很簡單,主體是一輛臥式自行車,只能單人乘坐,車艙前方有著腳踏板以及手機架,可以將手機架在踏板中央成為簡易儀表板,轉向方式則是透過左右兩側的操控桿進行轉向控制。

由於Podbike體積小重量輕,保有自行車的靈活機動性,但是車身畢竟比自行車重,因此內部安裝2000Wh電池組,配上補助馬達,在踩踏時馬達會提供輔助力道,輕鬆踩踏就能達到時速56公里的極速,此外前推式座艙罩可以在行進時打開,感受騎自行車迎風的快感,車體後方有置物箱,能放置個人物品增加實用性;目前Podbike只是概念雛形,由於研發門檻不高,預估原型車有可能明年會現身。


檢視原文


9.  蔡總統參訪捷安特探索館 盼打造自行車友善國家

聯合新聞網/2020-09-04

打造台灣成為自行車友善國家,總統蔡英文今天參訪捷安特自行車文化探索館,在VR技術協助下,總統感受真實騎乘風景,也參與各種虛擬實境體驗。

總統蔡英文下午在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交通部長林佳龍、經濟部次長林全能、立委陳柏維、莊競程,巨大集團創辦人劉金標與董事長杜綉珍等陪同下參訪台中市巨大機械總部。總統府會後發布新聞稿說明。

總統參訪捷安特自行車文化探索館,對巨大集團推動台灣產業與國際接軌,以及促進自行車友善環境的努力與成果,表示高度肯定。

總統抵達後,由自行車文化探索館館長汪家灝導覽,參觀館內收藏的仿製古董車,了解過去200多年來自行車製造的沿革,並觀看台灣自行車發展歷史紀錄片。

總統也在汪家灝的詳盡介紹下,了解自行車的材質與製程,以及歷年來贊助國際自行車競賽情況,對捷安特長期參與國際賽事,推動台灣產業與國際接軌,表達肯定。

VR技術協助下,總統也觀看影片,感受真實騎乘風景,並對登山車選手穿梭林道越野所展現出的高超技巧,感到驚艷與欽佩。

隨後,總統並前往館內城市騎行交通守則及安全騎行手勢互動區,參與各種虛擬實境體驗,希望鼓勵國人與政府共同努力,促進自行車友善環境,將台灣打造為自行車友善國家。


檢視原文


10. 自行車產業明星股:巨大、美利達、桂盟

工商時報/ 2020-09-03

後疫情時代,騎自行車上班、休閒、運動已成為歐美民眾的日常生活。根據亞系外資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及2021年新款自行車在未廣告行銷下迅速完銷,且2018年及2019年舊款自行車未降價也賣得很好,部分零售商甚至積極拉貨2017年之前的舊產品,因此持續看好自行車業者獲利率走揚。

亞系外資認為,自行車業者2020年第二季財報將普遍優於預期表現。由於需求依然強勁,歐美各國自行車庫存水位快速下降,自行車大廠海外子公司與零售商需要盡快回補庫存至健康水位,預期整車大廠年底才能滿足部分代工訂單,成為第四季至2021年的明確成長動能。

巨大 訂單滿手、產能滿載

巨大集團(99217月合併營收激增27.81%,創下歷史同期新高;集團前七月合併營收逼近400億元大關,年增逾一成,締造歷史同期新高。

法人表示,自疫情過後,歐洲各國紛紛鼓勵與補貼民眾以自行車取代大眾運輸工具,帶動自行車在歐洲零售市場買氣大噴發,尤其是電動自行車,為巨大帶來了龐大的出口訂單,推升業績從5月起至7月逐月大幅攀升,巨大目前訂單滿手、產能滿載,下半年營收可望逐季大幅攀升,今年整體營收成長逾一成可期。

美利達 上半年獲利成長可期

美利達(99142021年新車種因疫情影響調整前五月出口規模,預期今年出口旺季將落在第四季與明年第一季,因此,7月合併營收年減一成,集團前七月合併營收153.98億元,年減3.23%。

法人表示,第二季受惠歐美自行車市場熱銷,推升美利達業外轉投資公司獲利貢獻豐厚,台灣廠6月單月EPS0.83元,已超過第一季EPS1.57元的五成以上,預期第二季獲利亮眼、上半年獲利成長可期;下半年營收亮點可望出現在第四季。

桂盟 鏈條產能供不應求

桂盟集團(5306)受惠歐美自行車零售市場持續熱銷,以及歐美修補市場同樣暢旺,帶動兩岸鏈條產能供不應求,7月合併營收年增18.60%,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前七月合併營收30.71億元,幾乎已追平去年同期的營收水準。

法人表示,歐美自行車零售市場持續熱銷,每台自行車都需要鏈條,桂盟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車鏈條製造大廠,後疫情時期,桂盟成了自行車熱銷的最大受益者,第三季營收成長可期。


檢視原文